第67章 (皇长兄不是太子)番外-《我是你哥哥[快穿]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可是,现在回想,如果长春道人是个假神仙弟子,那他说的话也就不可信,那淑妃之死……

    皇帝脑袋里混乱一团,他看看朝臣们,迷茫地想着,这里还有多少人是怨恨长春道人和崔贵妃的?

    原来这才是太子逼宫,众人拥护的真正原因么?

    皇帝到底理政多年,心思也转得快,他听了这半天控诉,看到朝臣、黑甲军都站在太子一边,糊涂多年的他终于头脑清明了。

    一旦想明白了关键所在,他立刻换上笑脸,对朝臣说,“各位爱卿,朕听了你们的劝谏,也算是彻底明白了那妖道和奸妃犯下的滔天罪孽。朕不是糊涂人,怎会任由妖道荼毒天下!朕只不过是被小人一时蒙蔽而已。如今那妖道和奸妃,……还有那孽种,都已伏诛,那就好,好啊!皇后是好皇后,太子也是好太子,各位朝臣更是国家的栋梁之才,朕知错了,明日上朝,朕便颁布‘罪己诏’。把朕之过错一一陈明,朕会让太子辅助监国,宫中的凤印也会归还皇后,至于各位大人,进谏有功,人人加官一级!过几日便是中秋,到时候,朕在这宫里设下宴席,请各位臣工及家眷进宫吃酒!咱们君臣不醉不归!如何?”

    皇帝的声音充满了感激之情,说到最后,还手臂大大张开,等着群臣欢呼喝彩。

    但是,大殿里,鸦雀无声,群臣跪俯,动也不动,头也不抬。太子面无表情地站着,手中紧握着还在滴血的宝剑。皇后身着威严的朝服,看着皇帝,眼神里充满了讥诮。

    本该是群臣附和,君臣同乐的场面,却沦为一个人的表演,大殿里寂静无声,寂静到,能听见外面的风声。

    皇帝要大宴群臣,还要加官进爵,若是放在以前,大家会感恩戴德,不胜欣喜。可是,今天,没人相信。哪怕皇帝说得天花乱坠,也没人相信了。

    哪怕皇帝说要下“罪己诏”,要褒奖皇后、太子和群臣,又怎样?这一切来的太晚了!

    每一个臣子在商量谋事的时候,就都早明白,自己拥立太子登基,是没有回头路的!

    就算皇帝明白了妖道和奸妃犯下的罪孽,那又如何?谁能保证他不会秋后算账?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信,连自己的亲骨肉都算计,还能饶过逼宫的臣子?

    这些年,皇帝如何设法给储君立起一个又一个的政敌,大家都看得清楚明白!为了自己大权在握,为了让全天下的人乖乖听命,这个高高在上的人,逼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。

    他的反复无常,不仅间接地害死了两个儿子,还足以把曾经恩爱的皇后和曾经宠爱的太子逼疯!

    更不要说,他那对长生不老的执念,已经让他不顾一切!大臣不愿意伺候一个心思阴沉,好色怕死,不知所谓的皇帝!

    面对大殿上的一片寂静,皇帝尴尬地呆立片刻,大臣没一个站起的,没一个附和的,他眼中希望的光芒渐渐黯淡。再回头看,连刚才护着他的最后几个御林军,也不知何时,放下了武器,跪在了当地,而且,跪向了太子的方向。这是无言的投靠。

    当然,在皇帝眼里,这是背叛!

    最后的忠心之人也没了。

    孤家寡人!皇帝的心里想起了这个词,这大殿之上,没有一个追随自己的人了,他失势了!

    从来没有这样孤立无助过,原来,一个皇帝没了追随的人,就什么都不是了!

    那为什么,追随了几十年的人,突然不愿追随了?难道就因为一个妖道和一个奸妃?可是,自己已经依了他们的处置,还答应下“罪己诏”了,为什么这些人还是不依不饶,非要另立新君?

    皇帝实在想不明白了,昨天还好好的,怎么就风云突变?

    在皇帝呆立的时候,宰相起身,带着群臣再次拜倒,这次是拜向太子方向,“请太子登基!”

    群臣高呼,“请太子登基!”

    皇帝大惊,指这群臣,又指向皇后,再指着太子,“你们,你们,你们敢?!”

    然而,没有人在乎他。

    太子把宝剑交给身边的人,穿着染血的盔甲,缓缓走上那最高的位置。皇后带来的宫女,把一件龙袍迅速穿在了太子身上。

    群臣和士兵们齐齐拜倒,山呼“万岁”。

    然而,终于坐上了龙椅的太子,成了新皇,却并无喜悦之心。

    尘埃落定,满身疲惫,他面对的是个烂摊子,后面还有硬仗要打。不光是彻底收服人心,铲除余孽,还有这几年因为父皇猜忌善变,而导致的朝堂混乱,还有诺大的江山,那么多的事情。

    他依然要每日辛苦理政,只不过换了个身份,不再那么被动罢了。

    而且,群臣呼喊着,“万岁,万岁,万万岁”,让他心里一紧,很不舒服。

    也许,父皇正是因为每天被这些人喊“万岁”,才慢慢地忘乎所以,真以为自己能活千年万载。所以,在老了之后,才不肯服老,非要求什么长生。

    皇帝“万岁”,其实是个天下最大的谎话!

    可怕的是,人人都知道的谎言,父皇自己信了,自己骗自己,骗得久了,就信以为真了。如果不是今天逼宫夺位,不知道父皇会不会拿整个天下去换长生。

    一个念头在心中升起,新皇下了登基以来的第一道旨意,“万岁,是个好意。可是,古往今来,哪个帝王真能万岁?连百岁的都没有!朕不想有朝一日,也生出求长生不老的心思,误国误民。人,当生则生,当死则死。贪生怕死,不配为君!这‘万岁’二字,日后,不要再提了。今后,如要恭祝帝王,就说,‘陛下,圣安。’即可。”

    群臣面面相觑,虽然只是一句话,却改的是老祖宗的规矩。这新皇,真是不同凡响。宰相倒是觉得安心,他实在是被那妖道折腾怕了。于是,宰相带头称赞,“陛下英明,此言有理。陛下,圣安。”

    其他臣子也赶紧跟上,纷纷恭祝,“陛下,圣安。”

    随后,立刻有官员站在阶下,把新皇的旨意,记录下来。

    接着,新皇宣布了新的年号,还宣布了把老皇帝奉为太上皇,把皇后封为太上皇后。新皇宣布完,看了眼一直呆立在旁的父皇,后者对他冷笑,那眼神中带着最后的疯狂和不甘。

    突然,太上皇动了,众人都警觉地看着他。只见他老当益壮,向殿门口跑去,大家都不敢拦着,回头看新皇。

    走到门口,太上皇被太上皇后拦住了,“陛下,您去哪里?妾身陪您去。”

    太上皇一把推开陪伴多年的老妻,“滚开!你这贱人,妒妇!就因为你年老色衰,朕宠幸个年轻的妃子,你都嫉恨!还怂恿太子谋朝篡位!走开,都走开,谁敢拦朕!朕就不信,这不孝子,还敢弑君杀父不成!你们一个个不忠不孝,朕就不信,天下没有一个忠于朕的臣民了!朕只要出去,自有人拥戴,你这逆子,谋逆登基,不作数!不作数!”

    不顾一切的太上皇认定了新皇不敢把他怎么样,企图闯出宫去,却不想,没走几步,被太上皇后身边的十多个宫女围住。

    太上皇后吩咐,“太上皇病了,扶太上皇回宫休养!”

    “奴婢遵命。”在这血流满地,尸陈四处的大殿前,杀气尚未散尽。一群少女的娇俏身影有些格格不入,那莺莺燕燕的声音也是突兀,但是,却意外的有用!

    太上皇虽是个男子,却垂垂老矣,而且,刚刚一番折腾,已经不剩什么气力,被一群宫女簇拥着、架着,在太上皇后的陪同下,很快就走得不见了。只余几声气急无奈的咳嗽声隐隐传来。

    文臣心说,太上皇万年好色,如今就算退位,也少不了美貌宫女伺候,福气也不差。

    武将就有的忍不住要笑,原来对付棘手的太上皇,只需要几个美貌宫女就够了,让他们白白担心一场。还是太上皇后有办法。

    而新皇却是心有不忍,曾经心中顶天立地的父皇,如今败落,连几个宫女都没办法对付,这就是老去的悲哀。

    与其让人看尽了老迈无能的样子,当面背后的笑话,还不如,优雅地退去。

    于是,新皇又下了一道旨意,这道旨意是下给臣工,也是下给自己的,“人吃五谷杂粮,便有生老病死。朕今日,对列祖列宗起誓,在位,只二十年。花甲之后,必传位给储君。若有一日,朕老糊涂了,想要长生不老,寻药炼丹,诸位臣工都有劝谏之责。”

    这是今天第二个让大家惊诧的旨意,不过,这个旨意,深得人心。大家对新君的公正无私又更添了信心。

    于是,就有臣子附和,“陛下,万……呃不,陛下,圣安。”

    宰相也说,“陛下心怀天下,大度无私,是天下之福,万民之福,也是臣等之福。陛下,圣安。”

    当日,宫门落锁,深宫中的变故,杀机四伏,血流成河,外人一概不知。大家只知道,老皇帝病重,下旨令太子登基。太子做了四十年的太子了,登基也是众望所归,没人觉得不妥。

    过几日,人们知道了妖道和奸妃被处置,人人欢欣鼓舞,奔走相告。民间早有传说,说妖道拿幼儿炼药,于是,京城丢了孩子的人家,就暗地恨着那道人。

    至于有人发现,自家的男子进宫后再没回来,宫里的解释是,妖道在被诛杀前,带人作乱,伤及无辜。

    有略微知情的传播小道消息,没多久就被抓走,说是妖言惑众,是妖道余党。

    那些参与宫变者,人人讳莫如深,守口如瓶,即便多年后,都不敢轻易提起。

    史官记载,康泰元年,太上皇病重,命太子登基为帝。新皇登基后,励精图治,是年,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黎民百姓皆称颂功德。

    而渐渐被人们遗忘的太上皇,在深宫中,依然活着,只是精神不济,越来越衰弱。

    曾经的天下之主,如今被困在区区一个四方天地中,只有这个安和宫,是他唯一能拥有的地方。

    平心而论,安和宫是除了皇帝寝宫外,最大的一个宫室了。但是,住在这里的人,是曾经富有四海的帝王啊,就算再锦衣玉食,就算再多好吃、好玩的东西流水般送进来。可是,连宫门都不能出去,和坐牢有什么不同?

    曾经的贴身太监、侍卫,宫人,一个都不见了。太上皇后倒是送来不少美人,还吩咐她们乖乖听话。

    但是,也仅限于在安和宫乖乖听话。这些美人和太上皇一样,出不去。一群花季少女陪着一个花甲老人,困于宫中,如同坐牢一般。

    不管她们内心是如何想的,这些少女们按着太上皇后的吩咐,每天都要欢笑、嬉戏,要讨好太上皇,她们当中,有会唱歌的,会跳舞的,通音律的,还有会说笑话的。即便是太上皇也觉得,他的太上皇后算是费心了。

    不过,他不领情!

    再好的囚笼,也是囚笼!

    宫门只有送饭、送东西进来的时候,才会打开。太上皇多次想出去,都被守宫的重重侍卫拦下。那些侍卫倒是脾气好,任他打骂,但是,就是不走开。

    太上皇凭一己之力想冲出去,根本不可能!指望宫女们帮他,那是做梦!一旦太上皇哄骗她们送消息出去,她们就低头不语,装哑巴。哪怕被太上皇打骂,也只会哭。

    日子久了,太上皇觉得,这样硬来不行,他打算怀柔。于是,让人请来了太上皇后,那个本来他一辈子都不想再见的女人。

    太上皇后倒是来了,两人坐在屋子里,一张桌子,面对面,谁都不先开口说话。太上皇看着对方,太上皇后气色不错,看起来过得挺好。也是,儿子终于登基了。她多年心愿了了。而自己,太上皇想起早晨照镜子时候,看到的是老了十岁的样子,须发都白了……

    最后,还是太上皇忍不住,先说了句,“皇后架子好大,进来了,都没有向朕行礼。”

    太上皇后闻言,嘴角一勾,笑了,起身给太上皇草草行个福礼,然后悠然坐下,“陛下召唤,不知何事?”
    第(2/3)页